今天的主题是“全科医生对咳嗽的评估和管理”,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道澳洲全科医生考试题。
一个焦虑的“妈妈”带领一名5岁的女童来就诊,女童以前一直很好,昨天她感冒了,晚上她一直在咳嗽,经常因喘鸣和呼吸困难而醒来。按照题干,已经给予了非常明确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考生的任务是“解释你做出的诊断,并解释你进一步的管理计划”。
妈妈由我们标准化病人来扮演。表演开始,只见一名神色焦虑的母亲领着一个孩子(玩偶猴)急冲冲地跑进诊室,一进门她就滔滔不绝,说她快被吓死了,该怎么办等等,接诊的全科医生对她进行适当安慰,并给出一些处理方案,但全科医生每次给出解释时,妈妈均有一定的询问,而医生在解释诊断、病情变化和进展、激素及雾化器应用等都略显被动及迟疑,渐渐地,妈妈的强势明显压倒全科医生的解释,全科医生失去了主动权、处处处于被动状态,最后妈妈的询问干脆变成了质疑,全科医生完全失去了“hold”妈妈的能力。
博戈里教授点评到,任何时候全科医生不应该自乱阵脚,要充满自信,首先要评估患儿哮喘的轻重,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和转诊,对于不需要转诊的,要解决当前面临的状况,处理喘息状况,对妈妈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妥善的回答,解除妈妈的担心和焦虑,并和妈妈一起制定后期的管理计划。博戈里教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讲授。
尹朝霞教授在点评时指出,全科医生的迟疑和被动是因为对于该疾病专业水准不够,常常纸上谈兵,如:教育妈妈不要给孩子吃海鲜等易引发哮喘的食物,当妈妈说:“大夫,我们孩子从来不吃海鲜”时,全科医生明显感到迟疑而引发妈妈的不信任;当妈妈问到以后怎么办时,由于全科医生对小儿哮喘后期管理知识欠缺,答得也很含糊和不具体而引发妈妈的不满。
坐在台下的我们不禁在想,假如换作我们在台上,能否从容面对这样的妈妈呢?我们忽然意识到,要想“hold”住患者,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而自信、底气源于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虽然是全科医生,但我们的专业水准一定不能低。可以说,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在将来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从每一个案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成为居民能够信任的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