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三九寒冬,深圳的今天阳光明媚温暖如春。培训进入到第四天,同学们也逐渐适应了Grant教授的“套路”,更加的投入到课程中。对于教学,两位教授很有一套,每天课程的结束有一个调查问卷在微信群里给学员们填写,根据feedback调整第二天的教学。昨天有学员写到期待观摩Grant教授的接诊技巧,这不,第四天一开课,Grant教授就向我们展示了他娴熟的问诊技巧。
杨辉教师扮演的中年男性患者以“咳嗽”为主诉就诊,Grant教授首先自我介绍,然后使用开放性提问,询问患者对于咳嗽这个症状的描述,随即针对咳嗽这个描述展开针对性的提问:咳嗽的性质,有痰无痰,有无发热,有无气喘胸闷,有无过敏,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吸烟,有无外游史等。当然Grant教授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GP,详细的病史采集后开始询问睡眠、工作、家庭,最重要的是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期望。问诊结束后,Grant教授做出诊断,并邀请患者一起来制定管理计划,并预约下一次的复诊。
两位教授精彩“演出”后,正式开始了今日课程,模拟OSCE考站。
妈妈带着5岁的咳嗽气喘伴呼吸困难的女儿前来看病,医生的任务是解释做出诊断,并解释进一步的管理计划。这个考题的核心任务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治疗优先,希望接诊医生做到急性哮喘的诊断,对目前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立刻使用沙丁胺醇对患者进行治疗缓解症状,对哮喘这个疾病发病机制进行解释,药物使用后半小时症状仍无缓解,及时转入医院住院治疗,要对有可能发生的入院治疗对孩子的妈妈进行解释。从这个考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患者不仅仅是5岁的女儿,焦虑的妈妈也是患者,医生不仅仅要处理孩子的健康问题,还需要对焦虑妈妈进行安慰,并使得家长了解到这个疾病,并且确信他们知道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做什么能帮到孩子,如何进行疾病的长期管理。
看诊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查体必不可少,我们反复训练了全套查体,从患者的一般外观、生命体征,到全面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查体,甚至检查腿部,一个细节都不能遗漏。
今天给我最大感悟就是学习“套路”:对于患者疾病情况详细的问诊包含躯体、心理、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套路;莫塔诊断模型来诊断疾病有套路,最可能的诊断、不能忽略的严重疾病、陷阱的识别,反复核查戴面具问题的核查单(抑郁、糖尿病、药物、贫血、脊椎功能障碍、尿路感染);治疗与管理有套路,告诉患者诊断,让患者掌握理解疾病的知识,让患者建立对疾病正确的态度。针对疾病教育患者,对当下问题制定管理计划,安排随访等十步;甚至还有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技巧都有“套路”。作为全科医生,要学习大量疾病的专业知识,建立全科思维模式熟练使用“套路”,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诊断和管理能力,这才是胜任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