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全科医生专家的课程进入第四天,主题是“全科医生的诊断模式”及“社会关系与健康”。Frans和Jens教授通过自由互动与角色扮演的授课形式,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全科医学的魅力。
在丹麦,接诊病人是以一张list开始,全科医生在接诊自己的病人之前,就已根据list了解到病人以往的所有信息,和病人接触的时间大约10—1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GP仅针对性地询问1—2个问题,有充分的时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然后再通过患者的长期诊疗过程,逐渐完善其具体信息。
在中国,GP接诊患者仅4—5分钟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想完全了解到病人的详细信息已经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比之下,丹麦的接诊模式更值得推崇。中国可以借鉴丹麦全科医生的接诊模式,但并不是一味地去模仿,毕竟实际国情不一样。丹麦这样的就诊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理想化的,或许可以说成是“天方夜谭”。
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就像今天教授提的意见,我们的病人在等待就诊的这段时间差不多有一个小时,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病人把想要解决的问题写下来,然后GP就可以根据病人的迫切程度,先后解决,这一次解决不完就下一次。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时间短、效率高,并且可行。然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每一步都应该有脚印。
Jens教授让我们通过角色扮演,对于难缠病人,应加强倾听与理解,既要有礼貌顺从病人的想法,放慢语态,不断通过解释及肢体语言使患者安静下来,又不能一昧地将就。可以设立一个职业边界,在倾听与理解的同时,确立自己医生的主导地位,但是也不能太过强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病人建立的良好关系、换位思考、稳定病人的情绪等方法,与其顺利进行沟通及协商。
在全科医学,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而非以病为本”的理念,所以GP要关注的问题,除了其病情,还应关注其家庭情况及社交关系。比如在丹麦,15%的老人就诊并不是因为疾病而是他们感到孤独。Frans形容:孤独对于健康的危害等同于吸烟。我们在与他们交流时,可以多关注其心理健康及社交关系,多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鼓励他们融入群体。
这几天的学习,感触最深的就是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不同,在关注病情的同时,更注重的是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关系;在医患关系的问题上,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主动参与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项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我们离“理想化”还很远,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阻碍,会有失败,甚至想要放弃,但只要你努力过,那里就会有你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