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招募全科医生、引进高端设备、完善药品配备……罗湖着力解决社康中心缺医少药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0日 14:31    作者:     来源:     点击: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近年来,深圳市卫生部门大力提倡「分级诊疗」,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是社康中心「门庭冷落车马稀」,一些大医院门急诊却永远人气爆棚满负荷运转。


除了习惯性的看病思维,这也反映出社康中心普遍面临的一个尴尬——药品缺货、设备不齐、医护人员不足特别是全科医生极度缺乏。

2015年8月,罗湖启动系统医改,「强基层」成为重中之重。罗湖计划改善社康中心条件,并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全科医师,按3名/万人配齐全科医生。这正是罗湖破解社康中心缺医少药难题迈出的重要一步。

高薪广聘全科医生

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

一些居民「不放心」,宁愿舍近求远放弃社康去大医院。而大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建越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仿佛成为一个怪圈。

去年底,罗湖医院集团为推动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模式,开出30万元以上年薪,面向全国抛出「英雄帖」,计划招聘50名全科医生。本月,首批20名全科医生已换上全新的工作服,到罗湖的社康中心上岗,并全部享受该院在编人员待遇。

大手笔招聘全科医生下到社康,是解决当下中国医疗体系「顽疾」的重要一环,背后体现出的,正是医改思路的完全转变。

在医学界,全科医生是身体健康的高级「卫士」,一些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全科医生的干预而避免。罗湖区去年启动备受全国关注的医改,其一大思路就是:更有效率和更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基层更强、专科更专,从而带来最佳临床实践,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将目前「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格局改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格局。

老百姓的健康不只靠医院、医疗,更多要靠保健。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认为:作为一个有改革基因和有担当的城市,「深圳应该打造中国最健康的城市,而不仅是具有高端医疗水平的城市。」因此,罗湖面向全国吸引优秀全科医生,「就是要让老百姓信赖全科医生,以全科医生队伍为支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做实社康,扭转此前的医疗资源分配方式。」

满足社区首诊需求

让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好朋友」

按照国际发达城市的标准,一般每万人需要配备10名全科医生。据悉,深圳市全科医生目前的配备是1.8名/万人,而目前罗湖的全科医生配备已达到2.4名/万人,其目标是今年实现全科医生配备3名/万人,全科医生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社区首诊的要求。

作为罗湖首批高薪聘请的20名全科医生之一,医学博士、原安贞医院的尹朝霞从北京来到深圳,在罗湖的社康中心上岗。在她的理解中,全科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很关键,但往往被忽视。「全科医生应该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好朋友’。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还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降低居民的发病率和慢病死亡率。」

事实上,在就医制度设计中,社康中心原本应有六大功能: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但在现实中,社康中心的医疗功能被强调,公共服务功能则被大大弱化。不少市民仅仅将社康中心当成了「开药的地方」。尹朝霞十分看好罗湖的医改,她认为,全科医生下沉社康,更容易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对社康中心功能的一大完善。

高端设备进社康

如遇缺药24小时配齐

罗湖医院副院长林锦春还告诉记者,罗湖计划通过在全区范围打通医疗资源配置,为社康中心配备CT、DR等高端医疗设备,充分提升社康中心的软硬件能力。“除了利用信息化手段配置医疗资源,在设备上,罗湖医院集团已购买两台社区流动诊断车,车上可以拍DR(X光)片,B超检查。查后传回集团影像中心,结果传回社康中心。”

全市首家「智慧药房」落户罗湖东门社康中心,带给患者全新「安全用药」体验。

据介绍,为了解决过去居民「吐槽」较多的社康中心药品不够的问题,罗湖医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对于缺药品种,承诺在24小时内配送到位。本月10日,罗湖已经实现了社康中心药品配备品种和三级甲等医院同等标准,目前罗湖社康中心的药品目录多达1380种,使社康用药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