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天的理论实习,第三天我们在东门街道社康中心,见习全科医生在博戈里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应用莫塔诊断模型、苏格拉底(SOCRATES)问诊技巧、管理/治疗十步等方法。
咳嗽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疾病,我们看了两个因“咳嗽”就诊的患者。一位是46岁男性,职业为保安,独自生活在深圳。主因咳嗽2天来就诊,以干咳为主,夜间咳嗽明显,无咳血丝痰,无发热等不适,既往体健,有吸烟史20年,约15支/天。
接诊的全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很快得出了“急性咽炎”的诊断,并给患者制定了管理计划:告知患者咳嗽可能是急性咽炎引起,不必太担心;嘱患者停用头孢,可继续服用枇杷露;少熬夜,减少吸烟次数,若患者同意戒烟可预约时间来专门咨询戒烟的问题,并安排患者复诊。
我们均觉得全科医生处理得较完美。但博戈里教授仍指出一些不足之处,除了这次咽炎的管理外,还需要和患者尽可能建立长期关系,以便对患者长期、后续的管理,如: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血脂、接种流感疫苗等;患者独自生活在深圳,有无孤独等问题。当我们听到这个时,如醍醐灌顶,我们只看到表面的东西,往往有很多问题是藏在后面的,需要我们打开门进去认真瞧一瞧。
另一个咳嗽的患者仍为男性,27岁,也是因“咳嗽一周”来就诊。该患者一周前有感冒史,服药后发热症状缓解,但咳嗽较严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多次提到,家中有小孩,怕自己的咳嗽传染小孩,而接诊的全科医生仅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上呼吸道感染”来处理,并未关注患者的担忧。
博戈里教授指出:全科医生在接诊时,既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患者。本患者看病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了他的孩子,他需要一种快速止咳的药物。因此,全科医生要有同理心,表现出理解患者的感受和担忧,表示会尽力来帮助患者,比如,此次接诊的全科医生其实是中医规培生,那他可以给患者号号脉,根据中医的辨识开具相应的药物或者较强的镇咳药物,同时也要向患者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阐述病情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局限性等,以管理好患者的期望值。尽可能通过语言、行动等和患者达成共识。
一天的实战让我们真实感受到全科医学不仅仅是看病,更要看人及预防疾病等。每一个患者症状、主诉后面都可能关联很多的社会、家庭、心理等问题。一天的实战在我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全科医生除了需要有博大的医学知识,更要有一颗敏感体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