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博格理和杨辉教授引领的“澳洲全科医学风”于5月10日-5月19日第三次登陆罗湖。此次带教为三个主题:CBT、体格检查、临床合理决策,采用课堂授课、临床指导、澳大利亚医生考试样题三种形式展开,晚上穿插科研教学和师资培训,旨在提升全科医生胜任力和培训国际化全科医生。
CBT(认知行为疗法)学习进入第三天,经过前两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感知CBT及重点心理学策略在全科医学服务中的神奇魅力,内心已经跃跃欲试,希望通过实战提高自己,帮助到更多的有负性思维的人。
刘先生(化名),男,38岁,离异;一天抽60支烟,喝半斤左右白酒,喝酒史十年以上。他曾是广告公司的广告策划人,表现优秀,工作狂,一直想开一间上市公司,自我期望值高。
4年前因第三次创业失败后出现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后反复多次在不同的医院就医,均未发现躯体上的疾病。
渐渐的,他这几年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变得慵懒;2年前出现新的症状:恐高、怕高楼,怕坐车、怕密闭的空间,站在高楼的走廊会有想跳楼的冲动、有自杀倾向,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突发惊恐发作 。患者每次惊恐发作的时候都要喝酒来平缓自己的心情。此次由弟弟及朋友陪同前来就诊。
这是个复杂的例子,但却是我们临床医生常常碰见的。针对这个病人,我们怎样挑战病人的负性思维呢?最重要的方法是倾听。
首先,病人的信息及情感不会一次性全部告诉医生,而倾听可以让我们发掘到新信息:患者4年前有写日志的习惯,现在已经基本不写了,博格理建议患者写下自己的心情日志,可以把每次惊恐发作时的状态记录下来:当时在做什么、什么想法、有什么样的感受……下一次回来复诊的时候给医师看。
其次,全科医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发现病人的负性思维,然后才能去挑战这些负性思维,不要表现得太强势,希望去教育病人。
此患者有很多负性思维:其中最突出的是黑白思维(完美主义),他觉得他必须要开一家上市公司,不允许自己失败,否则就什么也不干。
作为接诊医生,我们希望患者改变自己的想法,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这样可以让自己感到舒服一点。 博格理建议全科医师可以向患者介绍CBT,让患者自己学会用CBT方法,挑战自己的负性思维,从而管理好自己的心情,而全科医生和患者一起,给予支持和建议,让患者做得更好。
前面提到期望值,不仅病人需要管理,我们全科医生在接诊病人的时候也需要管理自己的期望值,当病人带着多个问题来的时候,有些医生也是想一次帮他们解决完所有的问题,但是这最后往往效果不好。
譬如这个患者,他有焦虑、突发惊恐发作障碍、酒精依赖等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全科医师不能一次性解决他的全部问题,所以我们医生也需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尽量做到让病人每次复诊都有好转。
博格理强调:病人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全科医师要明确告诉患者,疾病会反复,而运用CBT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是连续多次的过程,建议患者1个月来见一次医生,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在这3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仅学习了CBT方法,再次深刻认识到倾听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和患者互动,而不是和患者争夺主动权。想要更好的掌握CBT, 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练习;CBT只是众多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心理治疗策略也只是全科医生岗位胜任能力之一,做好一个好的全科医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居民,此时,我正在意识到未来的道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