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你知道一名医生要经历怎样的“打怪升级”之路吗?本科教育、住培教育、专培教育、继续教育……其中,住培是医学生们迈入职业生涯的必由之路。住培,全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般为期三年,按内科、外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2016年起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全科专业住培医师。
春去秋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面孔来到罗湖区人民医院,在科室的轮转中,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理论迈向实践。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住培医师和老师的成长之旅,听他们分享那些惊心动魄的抢救瞬间,那些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还有那些关于梦想、关于责任的深刻感悟。
教学主任 陈曦
“把临床经验传播下去,让年轻人职业之路走得顺畅”
2002年,我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毕业,两年后加入罗湖区人民医院,一待就是二十年。回望我的从医生涯,一直保持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忠诚和对治病救人职业的热爱。

扎根临床一线这些年,我深知医生的责任重大,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年轻的时候,能熬也能干,我一股脑埋在临床岗位上。那时,大家还开玩笑地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总住院”,因为我总住在医院里,值班房就是第二个家。曾经有一次,我为了一个患者连续7天都坚守在病房里。在心血管内科工作时,我还是科室第一批参与“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与冠脉介入治疗”工作发展与建设的医务人员,经常结束24小时的轮值后,还要继续参与手术工作。
随着医院和科室的发展,我逐渐参与院内会诊、危重症抢救以及多学科会诊工作,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专科技能的精进也让我开始思考更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追求最优的预后效果,是不是不如在疾病恶化之前做一些前期工作。

多年来,我接触了许多慢性病人,眼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由于各种原因,五年、十年、十五年内的身体状况变差,我感到十分揪心。于是,当一名全科医生的想法开始在我脑袋里萌芽,我也发现了职业生涯下半场的新目标——守卫健康。2019年,我正式告别了心血管内科,成为了一名“半路出家”的全科医师。
转专业后遇见的最大困难,就是时间不够。全科医学知识庞杂,我需要花大量时间恶补。除了临床医疗工作,专业转变还带来了一个新任务:全科医师规范化教学。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深度参与院校教学工作,比如诊断学心电图和内科学高血压的理论教学、体格检查实践课以及实习学生床边教学,但规范化培训是一个新层面,毕业后教育与院校教育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尽快提升教学能力,我参加了各级师资培训,很快取得了广东省级全科规范化培训师资证书和全科骨干师资培训证书。在教学中,我不仅为住培医师们进行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教学门诊,还常常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为他们补习理论课、培训临床技能操作。为了促进住培医师的学习和提升住培质量,我还制定了住培医师学分管理制度。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你辛苦吗?我觉得:辛苦,但值得!我要把临床上获得的经验传播下去,让年轻人避开不必要的问题,把这条职业之路走得顺畅些。
师者,要“传道授业”,更要“立德树人”。我始终认为,在医生的成长道路上,学习技术固然重要,但学习医德医风更是不可或缺,责任与担当是成为好医生的重要条件。
言传更需身教。在“抗疫”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我积极支援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接诊,并在主任带领下建立隔离病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12月25日,在应对新冠重症疫情高峰时,我受命临时组建医院重症医学二病区,即使还在发热,依然坚持连续工作,带领来自各科室的医疗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2024年7月,我们带的第一批住培学员毕业了。33名全科住培学员,百分之百通过结业。他们从罗湖区人民医院走出,奔向五湖四海,在国家广袤的土地上发光发热。我深感自豪与满足。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和教学水平,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贡献力量。
转载自南方+
来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宣传科、住培办、全科专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