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湖医院)骨科杜世新教授团队完成多例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据悉,为让更多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获益,罗湖医院启动了“千人计划”公益行动,该院骨科拟在5年内让1000名经济贫困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实施矫形手术,欢迎全国各地贫困重度脊柱畸形病友来罗湖。
44岁的刘女士是黑龙江人,她从14岁开始出现双手关节疼痛、僵硬,最终完全不能活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无法穿衣服、袜子、穿鞋。随着病痛加剧,刘女士出现了严重的后凸畸形,颈椎侧弯。由于家庭贫困,30多年来,刘女士只能任凭病情不断恶化。
几年前,刘女士辗转从东北来到深圳。了解了刘女士的情况后,罗湖医院决定免费为其治疗。杜世新教授仔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后,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并侧后凸畸形,颈椎侧弯,双侧髋关节脱位并融合。
今年2月和3月,杜世新教授团队接连为其实施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刘女士的髋关节功能逐步恢复,她可以在器械的辅助下自己走路了。5月26日,杜世新教授团队再次为其实施强直性脊柱炎侧后凸畸形L3截骨矫形术。这次手术后,刘女士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术前,由于后凸畸形,颈椎侧弯严重,刘女士从来都无法看到身旁的人。手术后,视野范围急剧扩大,她终于能抬起头来看到身旁的人了。经术后评估,刘女士还需要进行一次颈椎矫形手术。重新挺直的脊梁,让刘女士重燃生活的希望。记者在病房里见到刘女士时,她眼里泛着泪光。她说,感谢杜世新教授团队和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她也梦想着有未来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不再依赖别人。
8岁6个月大的成成(化名)来自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他1岁多时突然出现背部局部突起,背部疼痛,打嗝就会诱发剧烈疼痛,并且双下肢行走困难,只能扶着墙壁等勉强移动脚步。2012年开始,成成脊柱后凸畸形明显加重,突出部位像“驼峰”一样,同时出现了发育迟缓,营养不良。“驼峰”一天一天变大,成成也变得越来越自卑。不久前,父母带着他慕名来到罗湖医院求助杜世新教授。
杜世新教授团队联合全院ICU、手术室、麻醉科、儿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会诊,于6月5日为其实施“脊柱结核伴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手术历经6小时,术后成成背后的“驼峰”消失了。术后第2天,他就从ICU转回骨科病房。术后第6天,在杜世新教授的鼓励下开始下床走路,目前恢复良好。
几年来,成成一家为其治病已经花光了全部积蓄。为了帮助成成一家,杜世新教授团队还为其申请了与罗湖人民医院定向合作的智善公益基金,帮助成成一家度过难度。
据了解,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的费用昂贵,而大部分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都来自贫困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无力承受10万至20万的脊柱矫形手术费用,不少人不得不因贫困而放弃治疗。杜世新教授说,脊柱畸形不仅影响美观,有的病人因病情加重,生命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以成成为例,如果不及时手术,他未来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开始新的人生,在罗湖区委区政府和罗湖医院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罗湖医院骨科启动了面对贫困重度脊柱畸形病人的“千人计划”公益行动,力争在5年内帮助1000名经济贫困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实施矫形手术。据了解,最近几年来,杜世新教授团队已经成功开展50多例截骨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