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深圳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吴松介绍罗湖基因队列项目。
很多罗湖的居民不知道这个项目是怎么实施的,其实就是参照国际的方案,对肿瘤人群的基因的预测,然后进行风险提示,有什么疾病该做什么检查,做一个指引。
罗湖精准队列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建立基于多种生物载体的基础健康数据库,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健康管理干预等多个环节深入研究危害罗湖居民健康的各类重大慢性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和趋势,为有效地制定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对策,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与管理”平台:众循健康APP用于收集实时数据,可以跟智能可穿戴设备、手环、运动、步数和历史看病信息,还有生活相关的特征及体检指标,进行整合分析。最终这些数据会按照国际公约和伦理公约保密使用,也会签执行同意书。
罗湖医院集团超声中心主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熊奕用娴熟的手法和临床积累的经验成功挽救生命的故事,告诉大家作为党员医生,更要做到有作为、敢担当,才能让广大群众受益。
随着罗湖医改的进展,我们现在打造了一支在全国一流的医疗团队。
罗湖筹办全国顶尖的“双胎诊断和治疗中心”。现在全国有不少患者飞过来我们这里进行诊疗。
罗湖挂牌成立“中华胎儿基金会产科超声医师培训基地”,推动了国内及港澳台地区超声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科研方面,与华大智造合作“超声机器人”,相信很快会应用于临床,让居民足不出户,在社康享受全国顶级专家的服务,从而把更多的患者留在社康基层单位。
在远程会诊和人工智能领域,建立远程实时会诊体系,人工智能胎儿心脏诊断系统,并与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教授团队合作,成立胎儿心脏远程诊断中心,建立超声、产科、遗传和相应临床专科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式。
张帝开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大学毕业到中山二院、中山六院工作近30年,并担任妇产科主任近10年,成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3月,第一次听到“罗湖医改”的办医理念“一切以老百姓的健康为中心”,很切合他的从医初心,他毅然放弃中山医的优厚条件来到罗湖,践行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改理念。
作为基层党员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黄文静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社区的居民朋友,罗湖社康的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全人服务”、医养融合服务、居家临终关怀、精准转诊服务等全周期照护,在她看来,希望以后“人人都能有家庭医生”。
在罗湖社康,像她一样的家庭医生有很多,也有足够的能力为居民提供的“健康的守门人”的医疗服务。
我们想过没有,当一群人同时生病这么办?作为罗湖医改重要一环的医卫融合的应急队伍(罗湖疾控)就登场了。
在应急队伍方面,罗湖疾控通过应急、演练和实战。成功处置了全市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非常成功组织了登革热在辖区的流行。
在2015年之前,社康中心作为检测网络的一员的短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在罗湖的社康中心传染病报告的质量已经在全市非常的领先,检测能力是大幅的提升。
防控关口前移

以上综合措施的开展已初见成效,2017年全区传染病爆发疫情比去年是有大幅的下降,特别是截至2018年6月中旬,全市手足口病明显下降。
从2017年10月10日,作为首批医疗队员,刘琦石和医疗团队在广西百色隆林县开展为期4个月的医疗帮扶工作。
当地医疗资源相当匮乏,许多病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延误病情。面对医疗落后的局面,医疗队迅速开展工作。
援疆医疗队:帮助建设“永不离疆”的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
远程诊疗帮扶:辐射全国14家医院,诊断病例8179例
最后,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总结说,罗湖在医改顶层设计、医改实施推动始终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这三年的医改,有些疾病发病率确实下降了,例如手足口病、老人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病等。“但罗湖医改仍在路上,离广大辖区居民的要求、政府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还要不断的努力,让辖区老百姓更健康、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