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汕头的小许,今年35岁,是一位“标准”的高龄产妇。2011年因胎位不正经历过一次剖宫产手术,去年又因为宫腔粘连在此接受手术治疗,几经波折以后于今年成功怀孕。在常规孕检中,小许被查出胎盘位置异常——“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高危评分上升至20C。
正常胎盘应附着处在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这种症状极易导致孕妇早产,婴儿死亡率很高。临床常见产妇休克,婴儿缺氧死亡现象;早产儿的生活能力较差,产后死亡率也很高。另外,分娩过程中,若胎盘受损,小叶被撕,婴儿也会存在失血、窒息的风险。
为保障胎儿安全,罗湖区人民医院产科医生为其制定了详尽的孕检及分娩计划。经医生评估,小许所患病情不适合正常阴道分娩。因此医生建议该孕妇择期通过手术进行分娩。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7月18日,当怀孕34周的小许在家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血泊之中,随即被家人送至罗湖区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医院产科团队临危受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打开绿色通道。在医务科积极协调,产科秦成路主任、周芸副主任组织下,多学科立即展开会诊,制定详细诊疗方案。
为预防手术中子宫出血和输尿管受损等风险出现,团队介入科、泌尿外科特在术前为病人植入了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及双侧输尿管支架;麻醉科进行紧急麻醉及手术准备;输血科按大量输血方案进行备血;新生儿科也做好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
剖宫产手术即刻进行,由周芸副主任主刀、孙红杰副主任协助,当进入腹腔的一瞬间,子宫表面密密麻麻怒张的血管验证了孕妇病情的凶险。
有着30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张帝开主任也坦言这样的情况不多。当婴儿顺利产出后,在胎盘剥离中伴有持续性大量出血,这可能影响孕妇凝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于是,所有医护人员又投入到紧张的产妇抢救中。
经双侧髂内动脉球囊注水和放置宫腔BAKRI球囊后,产妇的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下来。此外,经手术前的积极准备,和严密的救治方案制定,不仅成功抢救了危重产妇及新生儿,同时也保全了产妇的子宫。
手术从多学科会诊、快速制定诊疗决策,到与家属谈话、开通绿色通道、麻醉再到命悬一线的胎儿紧急剖宫产分娩,历时近九个小时,高危产妇得以转危为安。
妇产科张帝开主任指出:“多学科紧密协作,迅速反应十分关键,同时各种先进医疗技术、血液制品、抢救药物的及时到位,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后勤保障。”
1 子宫内膜发育不健全或内膜病变:孕妇之前有过多次刮宫、子宫手术,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内膜薄受损后,血液供应技能继而变差。当受精卵进入子宫后,胎盘由于无法得到充足的血影便会向子宫下段延伸,便引发该症;
4 受精卵发育迟缓:受精卵发育速度低下,以致当它抵达宫腔底部时,还不具备植入粘膜的能力。因此,受精卵就得继续往下游走,终于植入子宫下段的宫壁,而这将导致日后胎盘的生长位置偏低,引发前置胎盘。
罗湖医院产科成立于1957年,是罗湖医院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现在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围产医学专科。本病区诊疗项目齐,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开放床位数共37张,开展包括胎儿医学产前诊断门诊,高危妊娠门诊,资深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助产士门诊,孕期营养门诊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门诊,并建立产科快速反应团队,多学科协助治疗团队及危急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
科室积极倡导并努力促进自然分娩;擅长各种产科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与抢救,尤其是对羊水栓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颈机能不全及胎儿医学与产前诊断相关问题的诊治经验丰富、临床管理规范,切实保障母儿安全。
现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感染学组专家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腔镜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宫颈病变与阴道镜学组副组长、全国卫生与产业协会优生与计生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生育调节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生殖调节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擅长宫颈病变与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治、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保留生育能力和卵巢肿瘤根治等疑难手术,反复发作生殖道炎症、HPV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难治性念珠菌感染、顽固性月经病、慢性盆腔疼痛与不孕不育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细腻的手术技巧,尤其是妇科肿瘤/不孕不育腔镜微创手术。
曾获得广东省科委及卫生厅科研成果奖,承担过多项国内外合作项目,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100多篇论著,并长期参与全国性生殖道感染、宫颈病变规范诊治、女性生育力保护等领域巡讲。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中山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2010年赴德国KLINIKUM KEMPTEN医院交流学习,2012-2014年赴美国波士顿TUFTS 医学中心及密苏里大学医学院学习。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盆底分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性医学分会常委,美国AAGL协会 会员,美国外科内镜协会(SLS)国际代表。
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处置能力强,近十余年致力于妇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擅长腹腔镜、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先天性无阴道,宫颈技能不全,以及张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主持多项科研计划,参编《腹腔镜手术图谱》等专著三本,2006年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获得“恩德斯“科技创新一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SCI文章多篇。
200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硕士。从事妇产科临床与教学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在优生优育、围产保健、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妇科经腹及腹腔镜手术。主持深圳市科研立项一项,参与深圳市课题两项,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