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在住院楼12楼普外科医师办公室,罗湖区人民医院召开了首批DRG模拟运行科室启动暨培训会议。这标志着我院DRG收付费改革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经医院DRG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同意,决定首批6个临床科室(妇一科、妇二科、泌尿外科、普外科、 肿瘤内科 、心血管内科)将于4月1日正式进入模拟运行阶段。
会议由张天峰副院长主持,医务科、质控科、病案管理科、信息科、财务科、医保科等职能部门主任及首批进入DRG模拟运行科室的主任、护长、质控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张天峰副院长强调了DRG模拟运行的重大意义,质控科马恩奇主任对模拟运行中的各个流程、注意事项、各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的具体工作及职责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安排,并对“主要诊断、操作的选择及匹配”进行了培训。此后病案管理科、信息科、物价办先后就“DRG新版病案首页的规范填写”、“DRG医师工作站的实际操作”、“CCHI对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专题培训。
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改革基本目标在于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而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DRG)付费”至此拉开序幕。
深圳作为全国C-DRG收付费改革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于2017年6月2日正式启动了C-DRG工作,全市9家医院成为试点医院,我院位列其中。尽管我院参与该项工作的时间比较晚, 但在孙喜琢院长的高度重视及领导下,像创建“三甲”一样,给予人、财、物、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在质控科的牵头下,团结一致,目标一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DRG的改革工作中。
罗湖医院C-DRG改革收付费工作准备阶段大事纪要:
1 2018年1月:成立了DRG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DRG工作专家
2 2018年1月:我院承担深圳市妇科、泌尿外科的疾病诊断术语集与国家诊断术语集的对接工作
3 2018年2月1日:举行2018年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题为“罗湖区人民医院DRG收付费改革工作安排”
4 2018年1-2月:先后多次派出相关科室人员到外参加DRG专项学习、培训
5 2018年2月22日:完成妇科、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术语集对接、完成药品编码对接,完成病案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7 2018年3月14-16日:质控科马恩奇主任带领相关人员参加北京“C-DRG试点及试用地区工作交流会”
8 2018年3月19日:发出全面推进DRG工作倡议书
9 2018年3月26日:信息科完成对病案首页模板、医生站及病案数据上传系统、电子病历的改造
10 2018年3月28日:召开首批DRG模拟运行科室启动会暨培训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罗湖医院DRG收付费改革工作即将正式进入实战阶段。罗湖医院集团的“罗湖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医改的一面旗帜,DRG改革又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和活力!尽管未来面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全院职工必将齐心协力、勇于创新、满怀信心地投入到“DRG”工作中,争取在新一轮改革中再创佳绩。
DRG发源于美国,是一种将住院病人分类和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病人的病历,参照相关医疗要素(出院主要诊断、合并症或并发症、手术处置等),按照ICD-10的诊断码和操作码,使用聚类方法将临床特征和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相似的出院者分为同一组,并编制各诊断相关组的编码、确定各组的费用偿还标准。
本次试点推行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的C-DRG,即《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其设计核心从建机制入手,以收付费为切入点进行综合性改革,扭转补偿机制,转变医院趋利行为。在整体打包付费下,让药品耗材、检查检验转为医疗服务成本,而不是创收手段。让医院积极、主动控制成本,将结余用于改善医务人员薪酬和医院发展。具体可归纳为“1311”体系:
C-DRG有3组关键词,结合这3组关键词,医院可对病人进行分类:
一个65岁的病人有阑尾炎,到了医院,医生首先给他作出诊断,这个诊断统一起来,有一个标准,在这个诊断的基础上,阑尾是属于消化系统,因此先把这个病归到系统里面,病人做了手术,他的诊断方式是手术,之后再把他分到基本组里面,是属于阑尾的疾病手术,之后考虑到病人有腹膜穿孔情况,再把他分到细分组里面,这样他就会被分到不同的组。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DRG,到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开始用DRG进行医院工作评价,但始终未能推进到支付环节。
因此,本次改革试点的重头戏是“收付费改革”,将尝试把C-DRG做成一个由“医院端”到“病人端”的整体收付费方案,形成收付费闭环。这将发挥DRG的经济杠杆作用,让药品和耗材转变为医院的运营成本,DRG对医疗体制的整体改革调控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DRG收付费改革,将给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带来好处:
实行DRG为主的多元复合型的医疗支付方式,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在实操层面的细节控制,可以做到费用增长幅度和支出可预期、可控制。
DRG作为一个支点,可以促进医院改变,同时也能给医院足够的积极性进行工资、薪酬的改革,未来医院增收将不再依赖开药多做检查多用耗材,而是需要成本管理与提高效率。
DRG及配套年薪制的推行,将达到“腾笼换鸟”的效果,挤压药品和耗材上的虚高费用,提高医生的服务技术和劳务收入,在考核标准上,DRG不再关注医生的“创收能力”,而是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学科建设和技术水平。
由于实行了“打包收费”,医院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多开药、多使用耗材的动力,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反而会积极去控制成本,减少耗材、药品等医疗资源的使用,患者也就少吃“不该吃的药”、少做“不该做的检查”,避免被“过度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