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深圳家庭医生有了“标准”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30日 08:17    作者:     来源:     点击:

2018年2月9日,深圳市发布了《家庭医生服务规范》(简称《规范》),3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地方性的家庭医生服务技术标准。深圳《家庭医生服务规范》的实施,将使深圳各区的家庭医生服务在经历了各自摸索的阶段后,首次实现全市标准化,并使家庭医生服务的财政补助、绩效考核有了明确依据。

深圳已有400万人签约家庭医生

早在2017年11月,深圳曾发布了国内首个家庭医生服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大的制度框架,而此次发布的《规范》则是在其基础上,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指引。《规范》实施近一个月来,记者走访发现,各区对医疗资源进行了整合,将优势资源下沉,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走访中,市民最期待的家庭医生服务是:有健康指导,可随时咨询。同时,市民也期待专家下社区频次和数量提高。不过,采访中还是有不少市民不清楚家庭医生服务。

目前,深圳市已经有400万人签约了家庭医生。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团队之后,其健康将会有一个团队主动管起来,看病还可优先。各区对此还有不少新惠民服务。以罗湖为例,罗湖医院集团出台惠民服务,签约家庭医生的,可免费打流感疫苗。

《规范》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流程、保障和质量,都提出了全面、细致的标准化指引。比如,家庭医生团队要为有预约的服务对象提供不低于10分钟的诊疗服务,服务对象病情有需要的,还要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回访。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的签约健康管理和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服务对象为重点人群的,每年各不低于4次;服务对象为高危高风险人群的,每年各不低于2次;服务对象为其他人群的,每年各不低于1次。而且家庭医生团队每年开展的专项个体化健康教育总量不低于4次,连续两次健康管理计划成效评估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在社康中心,签约居民可以优先预约家庭医生以及疫苗接种等服务,转诊到大医院,也可以优先预约专科号。目前,深圳市卫计委正在建设全市公立医院的统一“号源池”。建成后,全市二三级医院专科号将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方便家庭医生为需要转诊的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专家号,优先预约床位,优先预约检查。转诊后5天内,家庭医生还会联系病人,跟进其康复状况,实现“精准转诊、无缝对接”。

家庭医生服务在全国都处于起步阶段,深圳正在逐步完善,不断做实。接下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将制订面向市民的“家庭医生服务手册”,让市民快速了解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流程和渠道。此外,深圳还将建立家庭医生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A PP响应服务。

罗湖家庭医生已步入正轨

3月20日中午,家园报记者随机走访了罗湖区中医院怡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该社康中心里,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窗口和墙面都张贴了关于家庭医生的宣传告示和相关签约指引。怡景社康副主任医师、全科/妇科医生李明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已有七八千人签约了家庭医生。但这一签约率还未达到相关标准,据悉,怡景社区约有居民1.4万多人,按照相关要求,家庭医生签约率需达60%。目前,按每一万人需配备4名家庭医生的要求比例,怡景社康里共有6名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来说,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

李明介绍称,罗湖区目前共有20多家公立社康中心,家庭医生最初开始推行时“有点乱”,现在已开始渐渐步入正轨。这种“混乱”更多体现在居民不了解家庭医生的情况下,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及其他医护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家庭医生相关政策的宣讲上,既增加了社康中心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又不利于医护人员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前是拉着居民来签约,现在是居民自己上门来签约。”李明表示,由于部分居民对自身的健康情况并不那么重视,也不理解家庭医生为何物,对社康中心的职能也不够了解,社康中心以前只能通过举办大量活动来吸引居民参与,但现在是“靠服务来吸引”,让居民在就诊过程里有更多的“获得感”。

“希望对家庭医生的宣传更深入”

由于拥有自身的转诊系统,李明说对于明确需要转诊的患者,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让其转诊。但对于情况不明晰,较为模棱两可的情况,他们会在专门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微信群里相互讨论,线上会诊,看患者是否需要转诊。

据介绍,怡景社康的家庭医生和医护人员共分成3个小组,以社区楼栋为单位,分别开展上门摸底和核实工作,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另李明印象深刻的是,在社康一家庭医生跟进社区一独居老人的过程里,家庭医生发现老人患有不少疾病,行动不便,更无法下楼,家庭医生在上门为其诊断检查的过程里,了解到老人每天多次起夜,睡眠情况不佳,在了解到老人一直服用降压药但收效甚微后,家庭医生进一步发现老人血脂偏高,便给老人增开了降血脂的药,“家庭医生是会全面评估和管理居民健康情况的,由于社康都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会从全局来看一个人的身体情况,从而进行全面管理,并在后期开展上门服务。”

在李明看来,罗湖区实行医改较早,对社康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供应也较为完善。她认为家庭医生签约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旧是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够重视、不够了解。“居民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树立这种意识。”另外,李明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有一些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的内容出现在地铁或公交的公益广告里,也不用占用很大篇幅去宣传,主要是让居民了解一些关于家庭医生的基本内容,而不只是把这些宣传挂在社康中心里。”

走访结束后,家园报记者正好遇到一老人带着孙子前来社康中心接种疫苗,她称和老伴目前都已签约了家庭医生,但自己对其内容并不太了解,除了来接受免费体检,她很少来社康看病诊断,“一般都是去附近的医院检查和开药。”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