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罗湖有很多值得说的事,比如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走过了两年,也给居民发放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包”,尤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理念深得各街坊的欢迎。
12月26日,由南方都市报发起、深圳街坊提名的“南都街坊口碑榜”点赞礼在市民中心举行。
今年共有10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参加,104件民生实事参评,目前,已有830万街坊投票参与。
罗湖区委区政府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入选十大民生实事金奖。
罗湖的医联体模式在人民越来越关心生活水平的当下,实现了“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提升”为中心的转变,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打造最健康城区为改革添加最新注脚。
两年来,罗湖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以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为核心的医共体改革模式,让罗湖居民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今年9月,全国医疗联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深举行,罗湖医改经验获全国推广。12月19日,罗湖区人民医院正式晋升三甲医院。罗湖将不忘初心,再次出发,朝着“健康罗湖”的愿景前行,为“健康中国”探索出新的路径。
罗湖医改“火”了以后,网上出现了很多解读罗湖医改的文章,但大多是管中窥豹,实际上,罗湖医改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从全国医疗联合体建设现场培训班上的罗湖发言关于医改几点体会,也许能让大家探知一二。
在推进医改进程中,地方党委和政府是改革的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保证了罗湖医改不断突破“瓶颈”并取得实效。
医院和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主力军如果没有积极性,医改的制度设计就会悬空,医改措施就难以落地,医改的成果就无法传递与体现。只有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真正把权力下放给医院,保障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改革工作才能深入持久。
医联体必须是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并且一定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合进来,成立医院集团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紧密型的医联体更有利于人财物的自由流动,真正使“资源下沉、患者下沉”,使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水到渠成。
医联体不能追求医疗服务数量,应该联动医保这个改革的发动机,绑定居民健康,用经济杠杆倒逼医联体内大医院主动帮扶基层,避免大医院成为“抽油机”。
在医联体发展的动力机制上,要进一步细化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科学合理的分配医保结余部分至关重要。只有进行利益绑定,医联体才能真正“联体又联心”。
罗湖在以医院集团为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中做了一些探索,但是还有诸多需要巩固、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下一步,罗湖将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要求,把罗湖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从医改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功能区)为单元的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罗湖区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实现“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管理共同体”。
重新调整和明确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医院逐渐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科研教学转变;社康中心逐渐向提供常见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变。
2015 年11 月,罗湖医院集团在金鹏社区组织专家进社区暨家庭医生签约活动。
合并集团内资源 “同类项”,设立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社康管理、健康管理和物流配送6个资源共享中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医疗资源互通;设立人力资源、财务、质控、信息、科教管理和综合管理6个资源管理中心,统一管理行政后勤事项,降低运营成本。
2016年,罗湖区财政预算卫生经费投入7.42亿元,比2015年增加1.49亿。其中,对社康中心的总投入为2.02亿,占卫生总投入的27.2%。
成立罗湖医院集团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因此,罗湖医院集团不断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并建立财政补助、收费价格激励引导机制,做强做实社康中心。
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组织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聘请外籍优秀全科医生对集团内全科医生进行培训。
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药品目录一致,达到1350种。针对缺药品种,集团24小时内配送到家。
改善社康中心医疗装备水平,在部分区域社康中心配置了CT、胃镜、眼底照相等设备,并打造“社康检查、医院诊断”模式。
罗湖医院集团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进行突破性改革,实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发挥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倒逼作用,促使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让签约参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
东门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为76岁的陈阿婆上门服务。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罗湖居民都可以享受这一待遇。
签约参保人越健康,集团越受益,推动医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促进医院集团从“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
罗湖医院集团正在积极拓展“社康养老一体化”,推动社康中心与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服务的结合,探索具有罗湖特色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
改革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只签约不服务”、“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心能力、预防保健能力、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收入“四提升”和医院运营成本、居民就医成本“两下降”。“强基层、促健康”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