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长假刚过不久
非常幸运,可以参加不远万里飞来深圳罗湖医院的两位知名丹麦教授的课程。两位教授Jans和Frans均从事医疗超过30年,从事全科医疗也有近20年的历史,是国际上知名的全科医生专家。去年因为在外院培训没能参加两位教授的课程,深表遗憾。
早上8点半顺利接到两位教授,9点在东门街道社区中心会议室准时开讲。不得不说,国外的教育方式有点特别,两位教授幽默风趣的开场互动立马就让大家打成一片。
两位教授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老龄化及衰弱。老龄化我们都知道,但是衰弱这个医学名词还是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而在座其他医生对于衰弱这个医学名词也是非常陌生。两位教授开始谈论起国内外关于衰弱的研究文献,我们了解到关于这一块的研究在近几年呈现一个爆发增长,但是国内的文献却非常少,只占全部的3.5%。我们也意识到,无论是从医疗的发展,还是医改政策的实施,关注老龄化及老年人衰弱所产生的高昂花费,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都非常重要但又比较空缺的一块,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虽然人群的预期寿命延长了,但是两位教授提到,过去的研究显示,65岁之后,约20年的预期寿命中,将有10年的时间在疾病中度过。
从国外研究的图表中我们看到65岁后预期寿命中,男性在疾病伴随中度过的时间比健康状态下要长,而女性处于疾病状态下的时间占比更要长;这段时间老人的低生活质量及高昂的医疗花费值得引起全科医生的重视,研究表明衰弱也直接导致死亡率的上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少,这意味着老年人的数量及比重都会越来越高,老年人群的健康及疾病问题将会越来越凸显;同时,早期发现老年人衰弱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可明显提高25%生存率。
两位教授由浅入深地给我们讲解衰弱的定义,分析导致衰弱的因素。由我们全科医生扮演标准病人,展示了国外全科医生如何接诊病人,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地对患者进行照料。
在我惊叹于两位教授全科思维及接诊技巧的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全科医生,他不仅仅是只会看病的医生,更需要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及生物等多个层面,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长期关系。今天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明医生有一段精辟的话:“今天扮演患者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全科医生的以人为本,原来是医生和患者沟通体验,而不仅仅是沟通疾病。”这些都是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所需要反思的。
非常感谢两位教授今天的精品课程,我也非常喜欢两位教授设定的小组讨论互动的这种开放形式,可以更多的吸收别人优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