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全科风在罗湖医院集团卷起了学习热浪,第一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及有限的坐诊时间内使用CBT策略,昨天则进入实操阶段。
患者张先生,48岁,由妻子陪同就诊。张先生原来是个乐观的人,既往抽烟、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三年前患脑出血,现遗留左侧肢体偏瘫,需依靠拄拐行走。此次就诊的目的是患者常常烦躁,心情不佳。
在我们全科医生接诊中,张先生多次表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也干不了,甚至问全科医生,是否有特效药让瘫痪的腿恢复,而全科医生更多的是关注其血压、血脂、是否规律服药等问题,感觉两者“不在一个频道上”。
博戈里教授询问患者为什么感觉自己是个废人,问诊发现,患者惧怕到人多的地方,一到不太熟悉或人多的地方,就会出现肢体僵硬、不能行走,数分钟后才慢慢恢复,无意中发现抽烟后恢复较快,目前患者又将已戒断的烟重新吸上。患者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渐渐对出门都有少许恐惧,生活半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直接影响情绪。
这位这位擅长心理治疗的全科大咖通过聊天式问诊一下发现了症结所在,虽然患者上两次并没有被撞倒,也没有受伤,但已出现了自动负面思维,认为走路会出现安全问题,有可能会被撞伤、会跌倒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种推论渐渐在患者脑中固化,因而到不太熟悉或人多的地方,自然而然出现躯体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首先告知患者,脑出血后遗症的现实不能改变,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只有积极加入社会生活中才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心境自然也会改观。
患者为典型广场恐惧障碍,建议患者使用逐步暴露法来脱敏,大胆走出去,从人少的地方渐渐过渡到人多的地方,从离家近的地方渐渐到离家远的地方,采用渐进步骤来面对害怕,提升对各种场景容忍度。当遇到困难时,可采取CBT中的慢呼吸法来缓解症状。
当然,必要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患者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并约定过段时间来向全科医生汇报暴露法的效果。临走时,我们大胆的建议,既然今天有妻子陪同,患者不如去诊所旁边的东门商业街溜达10分钟,患者两眼冒出兴奋的火花。
今天的诊疗并没有提高患者半点肌力,但我们却点燃了患者生活的希望,这也许是全科医生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