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2017年广东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近日召开,郑理光局长介绍罗湖医改经验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0日 10:25    作者:     来源:     点击:

1月13日,

省卫生计生委在广州

召开2017年广东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

深圳市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郑理光在会上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努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这一主题做了经验发言交流,介绍罗湖医改经验,并提到罗湖将继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总结完善提高,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工作,努力让辖区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费、更健康。

郑理光局长发言全文如下:

以基层为重点

以健康为中心

努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深圳市罗湖区秉承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服务理念,以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健康共同体为抓手,建立区域医共体,努力探索建立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改革一年来,罗湖医改呈现让政府、患者、医务人员三满意的良好态势。

一、建立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

一是组建医院集团,优化资源配置。2015年8月,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合并集团内各种“同类项”资源,成立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和六大管理中心。错位配置集团各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实现分工、协作、联动,推进医院-社区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一体化服务,打通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通道,构建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的完整服务链条,共同承担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急诊急救和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后,运营效率、服务能力、医务人员收入、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减少20%,莲塘新建区中医院释放出10000m2的医疗业务用房,检验试剂采购成本下降30%,设备配置集团统一,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没有增加医技人员的情况下,影像诊断中心、检验中心工作量分别为1.88、98.66万人次/月,同比分别增长63.48%、85.79%。2016 年罗湖医院集团住院人次、CD 型病例、手术例数分别较2015年同比增长16.01%、13.54%、24.27%,其中,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 26.53%。集团医院员工、社康中心员工平均收入分别增加21%、30%。2016年各季度罗湖区卫生行业患者满意度测评均位列全市前三。

二是重构医保支付,改变激励导向。以签约参保人为对象,且在不限制签约人就诊行为和不参与医保基金管理的基础上,推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医保从“住院保险”向“健康保险”转变。以上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总额为基数,加上本年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率,确定本年度应支付总额,如实际收支有结余,由医院集团留用,可用于人员激励。反之,合理超支部分由集团与医保经办部门协议分担。用经济杠杆撬动临床医生的防病积极性,倒逼集团主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费,实现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的利益诉求一致。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使集团办医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从“政府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主动“下沉优质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实现“关口前移、做好预防”,真正把签约居民的健康管好,办好“居民家门口的医院”;促使集团医务人员转变行医理念,从“要我控费”变成“我要控费”,主动“规范医疗行为、抑制过度医疗”,主动“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制约回扣行为”。

二、建立权利和责任清晰的责任共同体

一是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凸显办医公益性。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医改专项领导小组,区长兼任医院集团理事长,构建协调统一的政府办医决策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管理、监督责任。按照“以事定费、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的原则,落实保障责任,让医院在深化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的道路上后顾无忧。2016年区政府财政预算卫生经费投入7.42亿,比2015年增长25.12%。社康中心预算投入2.02亿,占卫生总投入的27.2%。

二是打破行政层级,落实医院集团自主权。①成立理事会,实行管办分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负责制,区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理事会履行决策管理权,监事会负责监督。区卫生计生局专注行业监管。②推进去行政化,赋予集团院长运营管理自主权。取消区属医院行政级别和领导职数,集团管理层由院长提名,聘任、解聘由理事会决定,不再由组织部门任免。实行全员聘用及评聘分开改革,可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此项改革理顺了政府各部门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角色定位,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政府工作重心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规划、管评价上,使医院集团重心放在优管理、抓业务、强服务、促健康上。

三、建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共同体

一是做强社康中心。①硬件保障。均衡社康布局,每个一类社康中心管理6个二类社康中心,实现全人口覆盖。完善设备和药品配置。②人才保障。30万年薪全国招聘全科医生30人,89名专科医生转岗为全科医生,引入2名澳大利亚全科医生。截止目前,全区全科医生276名(2.2名/万名),比改革前增加120名。③激励保障。“以事定费”补助向社康中心倾斜。专家下社区实行绩效补贴。社康全科医生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优先聘任全科医生。改革后,集团医院向社康中心下沉的医务人员增加35%。④制度保障。专人负责双向转诊,为转诊患者设置“绿色通道”。对上转患者免挂号、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95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等10项服务。研发“健康罗湖”客户端,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库。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450187,较2015年年底增长411%。医院集团为签约老年人免费体检、天灸、康复治疗分别达到14013、7826、356人次,免费安装防跌倒扶手329户,新建家庭病床1260张,预计直接节省居民就医成近2750万元。2016年,全区社康中心诊疗量达295.8万人次,同比增长30.6%,占全区诊疗量的58.1%,较改革前增长42.5%。其中集团属社康中心诊疗量154.76万人次,同比增长94.58%。辖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在集团社康中心的诊疗量占比由51.47%上升至60.3%,在集团医院的诊疗量占比由48.53%下降至39.7%。初步形成“专家想下去、医院主动放、社康接得住、居民愿意去”的分级诊疗格局。

下一步,罗湖医院集团将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努力践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总结完善提高,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工作,真正实现让辖区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费、更健康。

-END-

信息来源:罗湖卫计局医政科(医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