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您需要选择“13-17”画部分,进而找到“202号”,点击投票
人民网、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网络投票页面:http://zmzy2016.people.com.cn/pc.html
微信投票页面:http://zmzy2016.people.com.cn/index.php
曾庆明,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1982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研究生专业毕业,师承当代伤寒四大家之一陈亦人教授,并先后侍诊朱良春、印会河、陈瑞春教授。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医硕士,从医39年来,怀抱着“视人病如己病,救他生犹己生”的信念,1993年毅然从高校附属医院来到深圳区属中医院和6家社康中心,一干就是23年。日均门诊量约70余人次。为了缓解看病难的问题,23年来他一直坚持星期六全天和星期天晚上出门诊,仅此一项,就多诊治病人达10万余人次;2006年被评为上深圳市首批名中医挂号费提高后,为了解决普通市民尤其是打工一族看病难、看名医更难问题,10年来他雷打不动坚持每周二个半天轮流到莲花等6家社区健康中心看普通门诊,深得病人赞誉。因而求诊者更多,更加满足不了病人的就诊需求。为此,他从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2011年组建全市第一个名中医工作室“曾庆明名中医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学术传承人7名,初步构起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传承工作团队),5年来,不仅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后继有人,而且利用团队力量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名医更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因其成绩突出,2015年罗湖区卫计局将这个团队命为“曾庆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并每年予以2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资助经费。
他2011年率先在全市中医界利用互联网,先后开设“曾庆明名中医工作室QQ群”(目前有粉丝1500多人)、微信公众号“曾庆明名中医工作室”(4600人加群)、新浪微博“深圳曾庆明”(关注者17600余人),通过网络进行科普推广、疾病咨询、预约挂号、诊后跟踪等服务。搭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后,曾庆明教授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花在利用网络为病人答疑解惑、宣传中医上,每天多工作4-5小时,近5年来,累计班外多工作了5000余小时,折合600多个工作日,他没有节假日、没有班内班外时间概念,全身心地投入在中医的传承与看病上。每年班外多诊治、咨询的病人又增加了10000余人次,而且仍逐年猛增。由于打破了传统坐堂模式和消除了服务时间的限制,互联网非常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名中医更难的问题,获得社会和同行普遍赞许。
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中方注册专家和中医药标准联盟中医组组长,五次代表国家参与制定ISO国际中医药标化学术年会。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其中的三部(《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和《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2015年已经成为国家标准;而《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则于2016年5月成为全球标准。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他2015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相当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曾庆明在美国旧金山“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