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们选择打吊针,多半是觉得“效果来得快,一两天就好了”。而有些老年人输液,居然是为了疏通血管,以此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些患者认为输液治疗效果明显、病好得快,于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常“恳请”医生采用输液疗法。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那么,过度依赖输液会导致那些问题呢?
静脉输液不同于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药物不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疗效更直接、更快,但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更高、更快。
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超过4μm的微粒蓄积在心、肺、肾、肝脏、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肉芽肿等。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可加重心力衰竭,重者甚至会诱发肺水肿。另外还有可能发生“水中毒”、“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出现谵妄、昏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危害四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 长期输液的患者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并用热毛巾温敷注射部位。
● 输液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感觉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 空腹输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饭后一小时输液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