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优化手术流程,罗湖医院目前正在筹备设立麻醉科门诊。在麻醉门诊,麻醉医生可为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前评估和咨询,最大限度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同时又能缩短患者住院周期,节约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据了解,麻醉科门诊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国内有几家大型医院近两年也开始“试水”。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麻醉医生的工作很简单,就在手术室给病人打一针,让病人安安稳稳地睡一觉。事实上,麻醉过程并非如此简单。
手术中,麻醉医生的作用到底有多重要?在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很多美国人都认为,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不过就是给病人打一针、睡睡觉那么简单,怎么拿的薪水(平均工资)却是美国医疗行业的第一呢?应该减薪。于是就有了一场非常热烈的T V辩论。绝大多数嘉宾一边倒地支持给麻醉科医生降薪。这时,出席这次辩论会的麻醉科医生说了一句名言:“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全场立刻安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她)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多了,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从此美国不再争论麻醉科医生工资是否太高的问题了。
“有手术就要有麻醉,在外科医生集中精力完成手术的同时,是麻醉科医生在保障病人最危险时刻的安全,并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直到平安度过手术期。”罗湖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胥亮介绍称,麻醉学科的初期业务主要是通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随着学科的发展,目前麻醉学科业务涵盖了临床麻醉、疼痛治疗、急救复苏和重症监测治疗(IC U )四大块,工作范围也从手术室扩展到病室、门诊、急诊室等场所。
“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你会发现,当病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组织气管插管、急救复苏的通常是内科或外科的医生,现实中这个工作多数都是由麻醉医生完成的。”胥亮表示。一直以来,人们对麻醉学科的理解都比较片面,不少人甚至习惯性地称麻醉医生为麻醉师,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误解。
罗湖医院麻醉科是临床一级学科,目前承担着该院所有手术科室的手术麻醉、手术室外麻醉、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特殊无痛诊疗项目以及全院病人的急救复苏工作。科室年麻醉例数已超过18000余例。常规开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各种困难气道管理技术、药物靶控技术、神经刺激器引导外周神经阻滞等项目。
“我们科室的发展方向是全力打造符合罗湖医院集团特色的手术麻醉平台,整合集团资源,为整个集团的手术以及各种有创的诊疗项目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完善围手术期管理流程,设立麻醉科门诊、加强麻醉中管理、介入术后恢复与安全工作。”胥亮表示,麻醉学科要争取成为现代化医院的围手术期诊疗的平台学科,需要做到术前评估、术中应急处理和术后康复全程介入。
为优化手术流程,罗湖医院正在筹备开设麻醉科门诊,将术前麻醉评估和准备工作前移,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按照现行的模式,患者到医院做手术,一般需提前住院,做各种检查和术前评估。这么做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病人提前住院情绪容易焦虑,同时术前院内感染的几率也升高。开设麻醉科门诊后,患者在手术前可在麻醉门诊进行麻醉评估、咨询和准备。
麻醉门诊的设立,可以让患者将术前检查在住院前完成,入院后即可安排手术,避免因麻醉前检查不充分而延期手术等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痛苦与损失,不仅缩短住院周期,还能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同时也节约医疗资源。
胥亮 罗湖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麻醉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市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麻醉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麻醉分会全国委员。从事麻醉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在困难气道处理、心胸外科麻醉、血流动力学监测、脑功能监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胥亮最擅长的是各种危重病人的手术麻醉、急救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困难气道处理。“困难气道”是引起麻醉相关死亡和伤残的最重要原因,其主要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解剖生理异常。患者暴露声门困难,导致气管插管困难。因而,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置困难气道,始终是对麻醉科医师的一个挑战。
去年5月14日,罗湖医院麻醉科成功处置一例严重困难气道的患者。该患者是一名美国男性,身高1.69米,体重105公斤。由于患者极度肥胖,背部的脂肪层极厚,椎间隙无任何骨科标志,中国人常用的腰麻穿刺针完全进入后仍然不够长度,经过三次穿刺未获成功后,只能改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然而,气管插管的过程则充满了艰险,一切应用于中国人的常规流程在这位美国患者身上都遇到了困难。由于患者体型肥胖,头型硕大,颈短,声门显露困难,初次插管没有到位;一系列的不顺畅,血氧饱和度从100%无情地下降、下降,直到14%,患者的口唇面部出现严重紫绀……此时病人已不仅仅是困难气管插管,而转变为麻醉医生最不愿面对的紧急困难气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紧张气氛笼罩,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此时,麻醉科副主任胥亮闻声到场,一边快速了解患者情况,一边组织设备配置,在“可视喉镜”和“二代视可尼”两种插管器械的完美配合下,在1分钟之内将气管导管顺利置入,挽救了一个生命。
医生在术后随访这名患者时,得知他本人就是一名全科医生,他十分清楚处置自己气道的困难程度,当医生们告诉他所发生过的这一切以及医院的抢救过程,该名患者竖起了大拇指,连口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