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东门社康是洋医生在罗湖的最后一站。台风“海马”如约而至,但我们的“红苹果”主题教学依然如期举行。
在我们平常的看诊中绝大部分病人是因为急性需要来找医生,很少会因预防而来,而我们医生也很少会关注预防。“红苹果”是澳洲全科医生的预防服务指南,它综合澳大利亚和国际经验,形成的循证指南;它指导生命全过程的预防服务;它确定高危人群的预防服务;它列出没有证据显示有益的监测检验方法。比如我们有个病人因睡眠问题来看医生,但我们发现病人肥胖,有甲低、子宫卵巢切除手术史,有双膝关节酸痛症状,博格里教授除了解决她睡眠问题外,还指导了她这个年龄段和本身存在问题的一些预防保健。杨辉教授说专科与全科医生最大的区别是专科医生关注是疾病,是病人身上的某个点,而我们全科医生更关注是人,是一个整体。在每一次就诊中我们抓住机会适时对病人进行有询证医学根据的预防措施,真正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
上午接诊中我们很意外地碰到一个很不配合的病人,我们的医生整个看诊过程中都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可是在博格里短短的补充问诊中,几个问题就一下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这种深入骨髓的问诊技巧深深让我们折服。对于这种Difficult patient,博格里建议接诊时对患者报以友善的微笑。
如果看到患者不高兴,直接问“你看起来好像不高兴”,瞬间触动患者的情绪,并作出反应,这样就会拉近医患距离。给予对方充分的表达,赋权与他,让他参与其中。比如像“对于目前的困惑您认为应该怎样做?”待患者表达完毕后可予以充分的认同,之后可以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再表述自己的建议。
这样的行为即能够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同时又让其参与其中,使患者感到他的健康是他和医生一起需要面对的,我们是合作者,是伙伴。讨论中,博格里现场给我们演绎如何应对难缠的病人,让人印象深刻。
博格里教授强调在问诊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比如询问患者:“目前你对自己的身体最担心的是什么?”根据患者的需求来逐个击破,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就会提高很多。博格里教授表示每个人都有很多健康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不可能一次全能够解决,要抓重点首先解决最困扰患者的问题。
在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个患者本身有睡眠障碍、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但当下她正受贝尔氏麻痹的困扰。博格里教授及时地给予患者针对面神经麻痹的身体检查,同时给予护眼及相关用药的建议,而把其他的问题预约到下一次的就诊中解决,患者欣然接收。否则一次性把所有相关该患者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都给到她,患者会因为无法执行而放弃,全科医生也会失去该患者。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同理心、机会预防、赋权患者,这些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常常被全科医生忽略的事情却有着这么大的作用。医者仁心,如何能够把握住患者的心理,快速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持久的健康管理模式是我们全科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实践、加强和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