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号是洋医生在罗湖社康坐诊的第三站,一大早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博格里教授和蒙纳什大学杨辉教授就来到了仙湖社康中心。
为了给患者更多的时间与洋医生面对面咨询,,上午只预约了4名患者。由社康医生按照平时的接诊模式接诊患者后,博格理教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然后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让患者复述,加深患者的记忆,我深深的感觉到在处理心理疾病方面,无论是病史的采集,还是对心理疾患的处理,我都非常欠缺。
博格理教授告诉我,面对心理疾患的患者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开放性的提问(例如:还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 )
3、倾听,这种方法较传统的问诊方式更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也更能获得患者的信任。
有一位青年女性患者,到诊室时看到很多观摩的医生,顿时表现得非常紧张,红着脸说:“那么多人?”观摩医生说:“没关系,你当我们空气就行了。”但博格里教授和杨辉教授,我们应该尊重病人的隐私,然后请观摩的医生们回避,并且给患者承诺保密,患者心情随即放松了许多。
当需要问及隐私敏感问题时,博格里教授会先提前告诉患者,接下来会问一些隐私的问题,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通过尊重患者、承诺保密、提前告知这种方式,博格里教授采集到了我两三次接诊患者都没有采集到的信息,而这些都是导致患者目前心理疾患的根本原因。值得我反思。
下午的研讨通过角色扮演,组织讨论等方式,使全科医生深深体会改善患者依从性的的五个步奏,拿来即用。
1、识别不依从患者:全科医生可以通过询问,查看处方、评估等方式方式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不依从的行为。
2、评估病人的理解:让患者参与,例如询问患者到对疾病理解和治疗目的等,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你认为服用这个药物的目的是什么;你最担心的的问题是什么,与患者一起解决已经发现的不依从问题。
3、对不同意见的管理:面对不依从的患者,当给患者建议时,多使用“我”的句子,例如:“你的糖尿病控制的不好,你难道不知道这样会让你得严重的并发症吗?” “我担心如果你的糖尿病得不到更好的控制,你会得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对比这两个句子可以发现,后者从“我”开始,表达了你的真诚的立场和担心。这样让病人可以比较容易地听进、接受和想出解决的办法,而批评性的或恐吓性的口吻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如果患者是不依从的,他们会经常有自我意识,并处于防守的姿态,我们要打破这个循环,将不依从看成是医生和患者双方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患者自己的问题,少一些权威的语气,那么就会鼓励患者积极地想办法。
4、当不依从因素不是很明显时:采用4D 筛查法,即筛查患者是否存在否认(Denial)、抑郁 (Depression)、依赖 Dependence (alcohol and drug)、老年痴呆症(Dementia),然后针对特点的愿因采用特定的方法。
5、寻找支持:在很多情况下,医生应该鼓励患者使用自己生活中的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同事、其他健康工作者,帮助他们改善依从性。对于很棘手的不依从病人,可以争取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健康。可以这样问病人,“你平常生活中是不是有人能帮到你?” 这个生活中的人,可以是配偶,也可以是伙伴,也可以是成年的孩子。他们可以帮助患者记得吃药,或者记得预约来看医生。
通过一天的陪诊学习,我深深感觉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