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头条 | 医学大咖闪耀罗湖会堂! 第二届深圳卫生科教论坛完美落幕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7日 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

5月15日,第二届深圳市卫生科教发展论坛在罗湖会堂拉开帷幕,论坛主题为“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诸位来自医疗学界的大咖汇聚于此,为提高深圳市卫生计生科教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决策能力建言献策,共同研讨卫生科技和教育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拓展新常态下卫生科教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本届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深圳大学医学院院长朱卫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梁廷波,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邵淑娟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张荣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问、国家973首席科学家蔡志明,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院长孙喜琢等专家到会发表主题演讲。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罗湖区副区长王萍,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林汉城,罗湖区卫计局局长郑理光等领导出席大会。各区卫计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的分管领导和科教干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分管科教的领导和科教科长,各医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及骨干,各级卫生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参加会议,论坛由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主持。

大会致辞 孙喜琢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代表罗湖医院集团2900多名员工对各位专家和同道的莅临表示欢迎。他表示罗湖区的公立医院改革以做实做强社康中心、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为己任,目标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同时罗湖医院集团通过去年成立的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开展了多项科教工作,并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已先后和国内七所医学院校进行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各类医学人才,为深圳市的医疗卫生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王萍

随后,罗湖区副区长王萍代表贺海涛书记、聂新平区长和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莅临罗湖,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罗湖区改革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萍副区长说,罗湖区一直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创新理念、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罗湖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成立了罗湖医院集团,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质量和运作效率,努力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罗湖医改的探索,得到了国家、省和市相关部门的肯定;罗湖医改的成效,已经惠及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本届“深圳卫生科教发展论坛”在罗湖举行,不仅搭建了卫生系统科教管理交流的新平台,也为罗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罗乐宣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科教事业发展。在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开展人才研修、举办医学学术会议、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补助标准、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措施。目前,全市累计引进了包括28个院士团队在内的7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来深开展学科建设,指导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举办卫生科教发展论坛就是为全市卫生科教管理工作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是提高科教管理人员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主题演讲 《医生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

孙颖浩院士首先以“人”和“情”两字开篇,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人在社会上要奉献,要付出,要做点事。而面对“情”字:则希望大家少一点情绪,多一点情感,培养一点情怀,解决一点情况。

孙院士接下来的演讲从“医生的本质,研究型医生,医生的未来之路”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医生包含两层含义:医者,仁术:医生要具备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专业技术;医者,仁心:医生要坚持生命至上的人道精神。做研究型的医生需要从临床问题出发,利用科学知识和经验技术解决临床问题,比如针对一些常见临床问题,孙院士主持研发了梅花型导尿管、新一代去湿装置的研发,孙氏末端可弯型输尿管肾镜以及MRI/TRUS融合靶向前列腺穿刺等。

在谈到医生的未来之路,孙颖浩院士认为医学不能市场化,不该是产业可以是行业,更应该是事业。在未来医学科研模式的重构或创新中,将强化科研管理的转化功能,加强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推行“临床医师+临床工程师+专利分析师”的三师组合医疗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开放式创新达到合作与双赢。

《学科建设与医学发展》

——深圳大学医学院院长朱卫国

朱卫国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特点是学科分化与融合双向发展,并且越来越依赖科技的进步,治疗手段更新加快,医学对社会水平发展的依赖性增强。在学科建设上,要凝练学科方向,实施品牌战略,坚持科研主导。

目前深圳市虽然在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与京、沪等城市相比存在不足,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大的经济、政策支持,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深圳医疗优势所在。针对深圳未来的医学发展,朱卫国建议以医学院为中心,建立研究型医疗联合体,优先发展重点学科,打造品牌学科,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继续深化医疗制度改革。

《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梁廷波

梁廷波认为,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主线,医院管理是学科建设的基石,二者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科建设离不开财务建设、物资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而学科带头人须具备学术敏感性、精湛的技术、忘我的工作精神、永不满足的品性以及公平正义的品德。

学科建设须定位找准学科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人才三梯队建设,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而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制定先进、可行、有层次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选好学科带头人,留住人才,积极参与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指标。

《医药协同背景下的研究生综合教育改革》

——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邵淑娟

邵淑娟从医教协同的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医教协同方面,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通过合理确定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法,构建院校合作伙伴关系等携手培养人才。通过改革招生选拔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导师权责机制等完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医教协同,科教并举,开启校院合作发展新征程》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张荣波

张荣波通过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与各医院展开合作的具体事例,详细介绍了该校校院合作的具体途径,如校院共同研讨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临床教学任务,推动医教协同;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科教并举,快速推进校院学科建设。

目前通过校院合作解决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教育脱轨,实现了良好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体现了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临床医学生扎实基础知识,也锻炼出卓越的临床实践技能。

《联合办学助力深圳市医学人才培养》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

孙喜琢介绍了罗湖区通过整合辖区医疗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改革的目标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改革中,罗湖医院集团整合集团科研教学资源,成立科教管理中心,通过与深圳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黑龙江护理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各高校合作,采取双主体办学,以订单式、2+2或3+2的培养模式,为深圳、为罗湖量身打造理论知识优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人才队伍,助力科研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发展精准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助力深圳市未来医学的发展。

《人类疾病斗争史:多少遗憾?多少期待?》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顾问蔡志明

蔡志明讲述了人类抗病史的漫漫征程,与疾病作斗争的成功案例:战胜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同时例举了中国近代公卫史成功的案例:如乙肝、宫颈癌的防治、对出生缺陷的干预等等。

蔡志明同时对公立医院在理念、体制、规划、管理、精英、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希望在文化上能多点宽容,少点殊杀。蔡志明最后介绍了包括未来医院、未来学院、未来研究院的“未来三院联合体”。

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总结:

会议最后,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感谢罗湖医院集团为此次论坛所付出的努力,她说:“此次论坛可以用六个字进行总结:质量、学习和开发。

创新驱动发展,而质量则成就未来,对于医卫系统来说科教就是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是向前发展提升水平的动力。医疗是基础,教学是关键,科研是灵魂,医教研协同发展,齐头并进才有可能走远。其次要注重学习,无论何时都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有方向有目标,罗湖区在医疗改革方面方向目标明确,思路开阔,引领潮流,走在了前面,因此要善于广泛吸纳各方资源,为我所用。最后要善于开发:不仅开发自己,还要开发领导层,罗湖区各级领导对医疗卫生事业给予的大力支持促使了医改能够稳步推进。

会场

花絮

早早到场关注微信拿资料

讲得精彩有掌声

全神贯注认真听

还要认真拍

认真拍+1

认真拍+2

讲得太精彩主持人也在拍

还要认真记笔记

医教协同推进临床人才培养